Page 208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208

夏    季


                  渐渐变长的意思.广西 ( 玉林)则流传 “ 冬至日短,两个吃碗;夏至日长,
                  两次扛饭”,“ 扛饭”是送饭的意思,民间故事说财主雇两个长工,冬至日以
                  白天时间最短为由,只给两人送一碗饭,到夏至日长工以白天时间最长为由
                  要财主送两次饭.民间还流传 “ 吃了夏至面 ( 饭),一天短一线”,因为有钱
                  人家的小姐长年躲在绣花楼里绣花,她们对这个时间变化最敏感,从夏至这

                  天起,她们每天绣花要少绣一根线,也指的是夏至之后白天时间的变化.


                      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三庚数头伏是我国农历中计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从夏至日
                  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第一天,即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开始了.古代

                  用天干、地 支 合 并 记 载 时 间,三 庚 中 的 “ 庚” 字 便 是 “ 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壬、癸” 10 个 天 干 中 的 第 七 个 字,庚 日 每 10 天 重 复 一

                  次,根据 “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个口诀,可以算出每年的头伏时间.夏至之
                  后即将迎来三伏天,太阳光强烈集中,照射面积大,各地向日的时间长,形
                  成白天长,黑夜短,地面保持的热量最多,所以说 “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
                  子.“ 伏”是指 “ 伏邪”,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曹雪芹
                  在 « 红楼梦»第一回中对夏日的描写可谓生动: “ 一个夏日午后,甄士隐做

                  了一个梦,大叫一声,突然醒来,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
                  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因此,夏至之后便要做好纳凉降温工作,古人在此时
                  充分发挥起聪明才智.西汉时期,京城长安的器具工匠丁缓,为了祛暑,把
                  7 个一丈长 ( 3  33 米)的大轮连在一起,做成一把巨大的 “ 七轮扇”.« 西京
                  杂记»记载,这把扇子 “ 一人运之,满堂寒颤”,一人操纵可以让满厅堂的

                  人都感到凉爽.除此之外,古人还发明了水亭, « 唐语林»卷五记载,御史
                  大夫王某 “ 宅第有一雨亭.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在亭中
                  安装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
                  帘,激起凉气,效果堪比空调房,也称为 “ 凉屋”或者 “ 凉殿”.


                                               农 事 类 谚 语

                      夏至水满塘,秋季谷满仓
                      夏至时节,中国各地都开始掀起农忙的高潮,此时正是早稻抽穗扬花,
                                                                                     1 8 3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