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6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206

夏    季

                  放电的现象.当带异种电荷云层由于运动而缩小到一定距离时,正负电荷间

                  强大电势差将空气击穿而发生瞬间放电,放电时产生的放电火花就是闪电,
                  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同理,当带电云层运动时,地面相应地方产生感应电
                  荷,若云层与地面或地面高大物体间距离较小,则云层与物体间空气被击穿
                  而发生瞬间放电也产生雷电.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传播速

                  度比声音传播速度大得多,因此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夏至东风潮,麦子水里捞
                      这句谚语主要说明了一个自然现象,即 “ 刮东风就要下雨”.这个现象
                  用气象学知识来解释,需要明白两个基础知识:第一,形成降水的条件.一
                  是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并达到过饱和状态;二是要有凝结核,即凝结过程

                  中起凝结核心作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气溶胶质粒;三是水滴逐渐变大,
                  变大到重力大于空气的浮力,降到地面便可形成降水.第二,形成降水的过
                  程.饱含水汽的空气上升或暖湿空气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导致空气温
                  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出现过饱和现象,水蒸气凝结,形成降水.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所以刮东风或东南风时会将海洋上空饱含水汽的

                  湿空气吹向内陆地区,为降水的形成创造了基础条件.至于能否形成降雨,
                  还要看空气温度是否会降低.若连续刮几天的东风或东南风之后,再刮北风

                  或西北风,冷暖空气对流,水蒸气遇冷凝结便会形成降水.另外,暖湿空气
                  沿大型山 脉 斜 坡 爬 升,也 会 形 成 降 雨 ( 海 拔 每 升 高 100 米,气 温 会 下 降
                  0  6℃ ).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秦岭南坡降水比较多,就是这个原因,在

                  这个地区刮南风或东南风很容易形成降雨.


                      端午水,夏至梅
                      每年 6 — 7 月,从湖北宜昌以东、北纬 26~34° 之间的江淮流域常发生一
                  种连续降水的连阴雨天气过程.此时冷暖气团在长江中下游、江淮一带交
                  汇,当地雨量特别丰沛,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降水多连
                  续.由于雨带来回摆动,且多锋面气旋东移,当地常有雷阵雨,有时甚至有

                  区域性大雨、暴雨出现,这种气象现象称之为梅雨.
                      梅雨名称由来已久,早在汉朝即有记载,古时候称为 “ 黄梅雨”.例如
                  晋代有 “ 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唐有 “ 梅实迎时雨”,宋有 “ 梅子黄时
                                                                                     1 8 1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