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197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长根
这句谚语 的 意 思 是,春 红 薯 的 最 晚 栽 植 期 是 芒 种 时 节,地 温 明 显 升
高,适合红薯根的萌发生长,等到夏至以后,地温更高的时候,可以更好
地促进根块形成.如果夏 至 再 种 红 薯,这 时 候 虽 然 可 以 让 红 薯 快 速 生 根,
但生根后天气开始进入炎热夏季,不利于根块的形成了.根块形成晚,自
然产量低.
红薯,学名番薯,也称白薯、地瓜、红苕,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
是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叶片形状、颜
色因品种而异,通常为宽卵形.红薯原产于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
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红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
物,块根除做 主 粮 外,也 是 食 品 加 工、淀 粉 和 酒 精 制 造 工 业 的 重 要 原 料,
根、茎、叶是优良的饲料.红薯明朝引入中国,引进番薯第一人是陈益.据
史料记载,陈益于明万历八年搭乘商船从虎门出发前往安南 ( 今越南),当
地酋长接待时摆出一道官菜,香甜软滑,非常可口,还能充饥,这便是红
薯.陈益此后便特别注意红薯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两年后他将薯种藏匿
于铜鼓中偷偷带回国,并开始大面积种植,大获成功后,他将这种食物广为
传播,为中国开辟粮源贡献重大.
芒种不割田倒,夏至不打飞跑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芒种时节农作物不及时收割就会倒伏,上场后不及
时脱粒就要生虫蛾. “ 倒”指倒伏,直立生长的作物成片发生歪斜,甚至全
株匍倒在地的现象,倒伏可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收获困难.夏至时节
多雨,上场后打晚了,容易淋雨生芽,或被虫蛀空.等到麦蛾满天飞,怨天
也没用了.
麦蛾是一种昆虫,成虫淡黄色,翅膀窄而尖,后缘有一排长毛;幼虫乳
白色,生活在谷粒内.麦蛾是中国储粮的主要害虫,在长江以南危害尤为严
重,它以幼虫蛀入粮粒,主要危害禾谷类籽粒,其中以小麦、稻谷、玉米受
害最严重.被害粒的重量损失,小麦大约一半,玉米大约 20% ,一般被害
后的小麦、稻谷籽粒几乎丧失发芽能力.大型粮库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气调储
粮,通过改变储藏环境中大气的成分,以达到抑制虫、霉斑、螨呼吸的一种
储藏保鲜技术,能延缓麦蛾抗性问题.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
1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