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会展业需要危机管理

打印
字号:
2003.06.18


  在灾害面前,人们往往都不能从容应对。之后,人们开始思考:是在突发危机发生之后才想到危机管理,还是应该时时刻刻提防危机、提前建立危机管理的制度和体系?看看危机的一般定义——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成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不知道经历了这次危机的会展人是否会有更深的体会。其实展览和时间的关联性,一点也不亚于农民对天时的依赖。“会展”因为它的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又使它在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中和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会展业对危机管理的需求要远远超过其它行业。危机给予我们教训,也给我们机会,只有汲取了一次次危机给予我们的教训,建立起更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才能保证行业发展地更安全和健康。

  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一靠呼吁,二靠共识,三靠实施。其实这些年,我们遇到的危机还少吗?只近十年来,国外的就有英国的“疯牛病”、比利时的“二恶英”、荷兰的“禽流感”,亲历过的也有亚洲金融危机、大洪水等,可为什么总是到了危机过后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才提起危机管理的话题,在危机爆发的时候,有些人也会从善如流、广纳谏言,然而危机一过,又会远离实际,远离风险,就是人们常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会展业这些年来总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在提醒,也总是达不成共识。就说建场馆这件事,都想成为“会展中心城市”,或者把展馆建成城市的标志型的建筑物。

  当然,一个机制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真正实施,一个有权威的行业商会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在本行业的企业受到非典危害,经营遇到困难的时候,正是行业商会挺身而出的时候。国内和香港的企业曾一同出席瑞士国际钟表展被拒。现在,香港的同业公会除了索赔还在筹划着组织香港公司去欧洲办展,也在多方努力之下,香港珠宝商如期出席在美国举办的全球最大的珠宝展。

  面对危机,一些老将似乎已经在行动了。原定秋季展览黄金期举办的某建材展,正到处打听谁的展会取消了,只等前去洽谈收购、合并。有些展会原计划是春秋两季,现在春季的办不成了,就积极协调,争取都并到秋季一起办。一年只有一次的展会比较困难,只好尽力争取在下半年找到展期,品牌展会有参展商追捧,不怕调整档期,最难的是首次办展就赶上了非典,好不容易招来了参展商,又办不成,没准就此一蹶不振,再也张罗不起来了。展馆还有展馆的难处,旺季没收成,下半年再扎堆也不一定补得回来。

  无论是展馆还是承办单位,都希望能尽早恢复元气,北京6月14日举办了自非典以来的首个露天“房展会”,据悉,开幕当天就有四万多人进场参观。上海会展业也在积极应变,在严格管理方案和制度保证下,开拓出组织外商和国企单位出境进行大型商贸展览活动的一条新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并没有明令禁止中国的出展活动,只是增加了出境体检等安全标准和手续。在经历了自今年4月份起的一段观望状态后,在保持与国外60多个官方商会、展览部门和民间展览公司联络的基础上,业内目前正积极调查展会所在国家的卫生要求和状况,了解对方的特殊限制条例,合理调整活动计划。可以说,筹备下半年国际专业展览的各项工作,弥补上半年的经济损失,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也听说有个别办展者,一看展会办不成就动了邪念,一边跟展馆要求退款,一边卷了参展商的钱就地蒸发。只是不知道,如此发财,以后还有何面目在展览圈里混。

  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的中介,大型的商业展览会,是行业贸易和流通的支柱和命脉。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专业展会”,正处在茁壮发育成长阶段,“非典”也加深了会展业对自然危害的认识。谁都不希望还会有下一次危机,可真正有危机到来时,还是要靠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即使是在平时,会展业要面对的各种风险,也是各行业相对较多的,如果经历了非典之后的重新洗牌,整个行业加大了对危机管理研究的投入,进而探讨和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无论危机何时到来,我们都有可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