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会展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打印
字号:
2003.06.03

  近年来,我省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商贸业繁荣的城市,会展业发展得也较快,综合性展会基本集中在这几个城市,如杭州的“西湖博览会”、宁波的“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的专业性展会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如“中国轻工博览会”、“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中国塑料制品博览会”、“中国皮革博览会”、“中国纺织品博览会”等专业性展会,并逐步成为我省会展业中的主力军。

   制约因素

   然而,会展业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由于管理体制、运作手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管理体制不够顺。目前,我省会展业缺乏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机制。从目前举办的一些展会看,很多展会是以当地政府的名义举行的,企业参展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能完全体现公开、公正、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原则;有的则是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会展的成果也含有很大的水分,使参展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

  会展定位不够准。由于会展行业的特殊性,一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驱使,都想争得会展经济的一杯羹,导致了会展过多过滥、低水平重复等现象,造成了会展资源分散、展会秩序混乱等不良后果。

   展馆面积不够大。展览场所是举办会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尽管我省这些年来也造了些展馆,但大多数展览场所缺乏统一布局,单体面积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竞争力不强。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现有专业性展馆20多所,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仅6所,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和义乌,而标准展位在2000个以上的展馆一个都没有,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省承办国际大型展会的能力。

   人员素质不够高。我省大多数会展企业成立时间短、基础条件差、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低。缺乏创新精神,很多展会都凭借前人的经验,延续了上届展会的模式,一些小城市甚至还停留在庙会的形式,办展就是办物资交流大会。

   运作手段不够专。目前,会展经济业正成为一个新的产业,客观上要求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操作,并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已办的一些展会中,主办主体大多是各级政府及部门,各类协会、社团组织等,缺少专业化的工作人员。展览的配套服务水平不高,展览信息、咨询、施工、评估、道具、设计装潢等方面离专业化要求有较大距离。

  此外,对会展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由于会展时间短,组织管理关系错综复杂,给一些技术性较高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侵权认定、取证和查处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会展中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案件的涉及面和危害性也逐步增大。

  建议对策

  为了我省会展业真正走上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对此,省经贸委提出建议和对策:

  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作规则。要使会展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理顺管理体制。通过强化政府的调控职能,尽可能把行政管理职能集中在一个部门,克服多头管理、多头审批的弊端。要以推行国家经贸委《专业性展览会等级的划分及评定》为契机,加快制定和完善规范会展经济发展的管理办法,使会展经济在规范发展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规范会展的审批制度,政府的管理职能要从重审批转向为会展经济创造外部环境和加强行业监管上来,并逐步从审批制过渡到标准制和登记制。进一步完善会展业市场准入机制,强化对主办主体的资质认证,制定会展规则,注重对各类展会质量的评估,规范会展市场秩序,确保我省会展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突出会展重点,打造品牌会展。要培育能够代表浙江总体水平和形象的品牌会展,不断完善和提升杭州“西湖博览会”、宁波“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展会,发挥其招商引资、展示形象和扩大经济交流的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会展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改变目前一些组展单位靠吃“政策饭”,用行政方式代替市场化运作,造成企业非自愿参展的现象。要进一步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支持展览公司之间的资源重组,通过兼并、收购或联合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企业组织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会展企业集团。要发挥我省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鼓励具有较强产业依托的区域通过举办精心组织的展会,整合商品和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