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非遗好物紧俏

打印
字号:
2025.01.26

  “这是馒头吗?能吃吗?”

  “这是花馍,寓意蛇年事事如意,是用我们自己农场生产的面粉做的。”

  “这么好看,舍不得吃呀。”

  “好看又好吃,除夕夜还能用来刷朋友圈。”

  1月17日,在位于北京市的全国农业展览馆内,“农展非遗年货节”大集上人流熙熙攘攘,北京面由心生实业有限公司展位上琳琅满目的面塑、花馍和麦秸秆画等产品吸引顾客围观,公司负责人杨帆一边与顾客交流,一边利落地给花馍装盒。

  35元一个,100元3个,美观又实惠的花馍吸引顾客选购、拍照。杨帆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的区级传承人,所有产品的图案都是她们原创设计的,公司有自己的农场、食品厂等,产品包括面塑、花馍和麦秸秆画等,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每天卖出的产品重量达一吨左右。“昨天我还与东方甄选合作在线上进行了直播卖货。”她表示,去年公司流水达7000多万元,今年则可能突破8000万元。

  一张剪纸剪出《走西口》《打酸枣》等七八首民歌故事,来自山西省太原市的非遗项目剪纸传承人张善东展示的大幅剪纸也吸引了很多顾客。“此次受邀参加大集,我把剪纸和民歌这两个山西最传统的文化艺术都带来了。”他向本报记者介绍,展位上展示的剪纸作品都是他手工剪出的,目前主要面向企业提供定制服务,作品包括肖像类、传统类、现代场景类等,销量很可观。他希望通过融入现代生活,让剪纸这一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创新传承。

  面塑、剪纸、漆器、漆扇、糖人、糖画、服饰、书法作品、文房四宝、插花技艺……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大集上,非遗好物丰富多彩,囊括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试吃、试戴、订购、选购,现场销售火热。

  展示展销的同时,大集还举办了“新春纳福会”,消费者可以参与“集福打卡”活动,还可以近距离观看剪纸、漆器、糖画等传统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制作过程,感受手工艺品的魅力。

  “这是全国农业展览馆第一次推出文化类年货展,非遗类摊位共计54个,以京津冀非遗项目为主,销售的产品都与过年主题相关。”全国农业展览馆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12月,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此为契机,在龙年辞旧、蛇年迎新之际,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为期3天的“农展非遗年货节”活动,打造一个多元化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

  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类似的非遗年货大集处处可见。1月7日,“非遗贺新春·非遗年货购物月”主场活动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标志着“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就此启动。据介绍,“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将贯穿全年,旨在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非遗贺新春·非遗年货购物月”作为第一季度活动,将围绕春节期间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推出一批非遗好物,丰富优秀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即将到来的乙巳蛇年营造新年氛围。

  创新传承,正让更多非遗好物在当代生活中再放光彩,并不断丰富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