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我馆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暨全国科技周活动

打印
字号:
2024.05.24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在陈军副馆长的指导下,我馆瞄准“小切口”,彰显“大价值”,围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与中国农大园艺学院、涉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和美涉县 遇见农遗”主题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乡村振兴加码赋能。

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本次活动推出“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文化展”,通过多样化的展陈生动再现旱作梯田的兴修历史、风俗民情、自然生态和产业经济,充分揭示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展览分为“世代修筑 源远流长”“顺应自然 和谐共栖”“科学管护 百谷丰稔”“钟灵毓秀 文化璀璨”“传承保护 开发利用”五个篇章。

展览现场

     走进展览,清新的稻草香气扑面而来,一捆捆金灿灿的秸秆草垛错落有致,草垛上放着来自涉县“种子银行”的农作物种子,精美别致的柳编笸箩、玉米皮枕头、布艺老虎等非遗手工艺品,还有当地农民在旱地耕作时使用的传统农具耙、耢、驴鞍子等。观众穿梭其间,仿佛穿越时空,漫步在层层叠叠的梯田阡陌上,置身于曲曲弯弯的石板街巷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展览还推出了特色打卡套章,将梯田系统具有代表性的多个元素做成五枚印章,按顺序盖在纸上,一个展示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的完整图案就诞生了。特色套章提升了展览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赋予展览更加生动的打开方式,吸引众多观众前来打卡。

                                                                                               观众参观展览                                                                                    特色套章

     展览期间我馆面向不同群体举办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配套活动,包括“农业非遗手工体验”“农业遗产主题专家讲座”“轻量剧本杀”“种子卡片DIY”等,通过观展、讲座、手工结合的方式,多维度讲述千年旱作梯田的农遗故事,让广大观众通过活动走进农遗、了解农遗、爱上农遗。

     非遗手工活动现场,传承人指尖针线飞舞,手中柳条穿插,轮番上演精彩绝伦的非遗技艺,参与体验的小观众们纷纷围拢在展台前,有模有样地学着穿针引线、挑压缠绕,以“小小非遗传承人”的新角色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种子的故事”活动现场,活动参与者分饰旱作石堰梯田中的太阳、雨水、土地、石板街、石庵子等15个不同角色,寻找不同元素之间的密切联系,还亲手用来自当地“种子银行”的种子制作种子卡片,在游戏中深入了解农遗文化,感悟劳动人民的农耕智慧。

农业非遗手工体验活动

“种子的故事”沉浸式游戏活动

     除体验活动外,两场专家讲座同样吸引了不少农遗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5月18日上午,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贺献林以“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申报GIAHS和保护”为题,介绍了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的详细情况以及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历程,并就涉县旱作石堰梯田下一步保护计划等问题接受了我馆相关课题组成员的访谈。5月19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庆忠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村落实践”专题讲座,深情讲述团队在涉县等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真实经历,分享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和成效,并就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农遗教育、新技术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与现场观众展开交流。两场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是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的知识盛宴,全面展现出乡村振兴中的农遗力量,也让保护传承发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申报GIAHS和保护”专题讲座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村落实践”专题讲座

     本次活动是中国农业博物馆与高校和地方政府多元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展览形式新颖、活动精彩丰富、学术底蕴浓厚、地方特色鲜明,不仅是我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华文化活态传承,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务实行动,是挖掘农业文化遗产重要历史人文价值,推动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创新举措,也是让博物馆变得“有趣起来”,提升博物馆“用户体验”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今后,中国农业博物馆将持续发挥在中华农耕文化活态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和职责使命,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社教部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