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值此2021年立春之际,酝酿有日的“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简报”诞生了。编发“简报”旨在建立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交流平台,加强致力于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的机构和人员间的互动协作、学术探讨和实践创新。“简报”设置节气资讯、联盟资讯、保护传承、研究动态等几个版块,视情况逐步调整完善。刊发方式有两种,一是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和联盟微信群登载;二是纸质件印发联盟成员单位并抄报相关主管部门。
【节气资讯】
1、北京古观象台举办立春文化节“鞭打春牛”活动。
2、2月3日,立春当天,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兴华社区启动二十四节气活动,通过讲节气民俗,品尝春饼,拓木版年画等方式,感受文化魅力,丰富日常生活。
3、北京老舍纪念馆举办线上体验活动,把迎春和纪念老舍先生结合。(老舍先生在立春出生,其父为其取名舒庆春)
4、华东师范大学一年一度的“人人写春联”活动,将立春节气融入楹联编撰及书写中。
5、“石阡说春”列入文化和旅游部“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对“说春”活动开展视频直播,精心制作7个短视频发布抖音平台,邀请网红对整场说春活动做线上直播。
6、内乡县衙举办《打春牛》活动,因疫情原因,前期分段录影,后期制作并于立春当日进行线上播放。
7、“九华立春祭”列入文化和旅游部“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在立春时节,九华乡妙源村开展传统祭春、鞭春牛、巡村祈福等民俗活动;组织开展全球华人迎春祈福活动。
8、2021年2月3日—13日,北京民俗博物馆主导编排的中国首部大型原创24幕民俗演出《二十四节气》节目将在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播出。
【联盟资讯】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成立
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关精神,促进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工作更好开展,2020年12月19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联盟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联合51家单位共同发起,大会审议通过了联盟章程并签署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倡议书。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的宗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行业主管部门关于文化强国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有效整合资源力量,加强合作交流,促进二十四节气的传播与弘扬,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要任务是,强化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引领带动,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加强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系统性挖掘、整理和研究,组织学术研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推进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强化国内外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学术委员会2021年第1次会议召开
1月30日“联盟学术委员会”会议在线召开。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刘魁立主持会议,隋斌常务副主任围绕联盟全年的工作计划和学术委员会的重点研究方向做了说明,提出联盟2021年计划开展8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逐步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学术研究,开展二十四节气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创建一批二十四节气传承基地,指导各地开展保护传承工作,举办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初步拟定9个研究选题:二十四节气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二十四节气民间故事搜集、整理与研究,二十四节气在当代社会存续力的调查研究,二十四节气与乡村振兴研究,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研究,二十四节气与养生文化研究,二十四节气与天文研究,二十四节气与气象研究,二十四节气在东亚的传播及影响研究。刘魁立、萧放、刘晓峰、陈连山、曹幸穗、肖克之、宋英杰、张勃、孔祥智、田兆元、高巍、季中扬、张祖群、唐志强、李春园等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做好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对联盟研究选题的确定形成了基本共识。
【保护传承】
1、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晓峰教授12月7日下午,在清华大学以“解读时间与中国文化”为题作专题讲座。通过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念为研究对象,结合中日两国的历史文献,为到场的四百位师生解读传统时空观意蕴下的中国文化特色,并通过网络进行直播。12月12日应邀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人类学论坛作“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的‘第五发明’?”的专题报告。
2、2020年12月21日,在冬至节气到来之际,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二十四节气》大型系列民俗文化演出,演出的歌舞剧《贺冬》《冬天祭天仪式》再现了古代冬至日祭天祭祖的隆重场面,《九九歌》《学堂冬至说》《冬至习俗》《冬至说天气》等歌曲反映了冬至的由来、文化典故和气候特征。
3、北京民俗学会联手北京芳草国际学校、什刹海兴华社会和旅游民俗国家级示范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气(日)民俗活动,基本形成品牌活动。在此基础上,已将这项实践记录编辑成书,预计春节后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并与朝阳区融媒体合作,将此教材拍成教学片。目前,立春节气的教学片已制作完成,将在系统内闭路电视中播出。
4、2020年12月30日和2021年1月5日,环球网文化频道、中国旅游报社记者专访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结合小寒节气的习俗,介绍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馆藏文物,以及汉代的冬季饮食、历法、农业、服饰与文化生活。发表新闻报道《汉阳陵文物中的小寒节气 打开穿越汉代的生活指南》和《陕西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讲“节气”提升文物“出镜率”》。2020年1月20日在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发表科普文章《【漫绘•节气】大寒》。2021年1月5日和1月20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的“阳陵微课堂”专题发表科普文章《“阳陵二十四节气”之小寒》《“阳陵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5、中国农业博物馆与北京城市广播共同策划并推出《运河之上话节气》系列节目,在每个节气来临之际围绕节气起源、气象特点、民俗活动、文化内涵以及创新发展等方面内容向听众直播介绍节气文化,并在快手视频平台同步播出,通过广播和视频的影响力,推动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的传播普及,促进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自2021年1月起,该节目已先后在小寒、大寒、立春之际现场播出,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强研究馆员,王晓鸣副研究馆员,于湛瑶馆员作为特邀专家做客直播间。
6、2020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完成专项教学改革,以“课程”为基础,以“思政”为重点,将“二十四节气的智慧”纳入课程教学,强化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充分了解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中华民族伟大智慧,树立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7、2020年,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开展3项教学改革活动,将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探讨基于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艺术创新设计案例,培养具有“国潮”风格的高端艺术设计人才。学院文化遗产系教师开设《文化遗产概论》《文化遗产与艺术史》《当代文化思潮》等本科和硕士生专业课程,同时开设全校公选课程,其中重要章节讲授二十四节气“申遗”案例、标准、文创设计,以推动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8、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学校官方平台(学校主页、学校微信公众号、快手、搜狐网、澎湃网等)推出“卫老师说二十四节气”栏目,每个节气推出一期。让农业院校师生及社会各界深入了解农耕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知农爱农情怀。
【研究动态】
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隋斌、张建军在《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价值及传承发展》(《中国农史》2020年第6期)一文中论述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阐释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哲学和文化内涵,指出二十四节气不仅对农业生产和衣食住行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还极大地丰富着民众的精神生活,有力地推动着文旅产业发展。本文结合中国农业博物馆与各有关方面在保护传承和研究上的工作实践,指出这一系列举措在促进二十四节气活态传承与社会传播的同时,还深化了其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重要作用,推动了文明成果的交流互鉴。
山西大学文学院侯姝慧等在《冬至节俗的传承与变迁——基于2018年太原地区冬至节俗的调查》(《节日研究》2020年第2期)一文中追溯了冬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指出冬至不仅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还具有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2018年,作者通过调查太原地区村庄、校园和城市的冬至节,发现当下冬至节俗的节令内涵减少,人文内涵增多,节俗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呈现出多样性。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彭向前在《西夏的“二十四节气”》(《团结报》2020年12月31日)一文中指出西夏历日文献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中原地区,但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节气名称小有区别,其改称主要集中在表示天气和物候现象的节气,而这正是西夏人因地制宜对二十四节气加以发展的反映。通过考察西夏的二十四节气,可以观察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认同观念,认识到各民族在建构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李学峰在《二十四节气的影像阐释与呈现》(《中国摄影报》2020年12月25日)一文中论述了晋南翼城历山地区与“七十二候历”的起源关系,指出该地是进行节气摄影的理想区域。针对节气影像拍摄“乱象”,提出二十四节气影像作品的拍摄实践应该具备科学性、地域性、系统性、宽泛性和艺术性特点。同时,二十四节气摄影者还需要掌握必要的天文、天气现象、动物、植物的物候知识,注重记录影像作品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这是使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能够成为“解释性影像”的基础。
陈广忠著《二十四节气:创立与传承》于2020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依据详加阐释,对二十四节气的治国理政、农业和生态、节庆和民俗、饮食和养生、文学和艺术等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解说,有利于人们了解中国人的历史、科技、习俗和养生之道。
蒋勋著《岁月静好:蒋勋的日常功课》于2020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美学家蒋勋的全新散文集,用图文互现的方式,分享了他对二十四个节气的真切体验,书写了他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大自然的省思。
袁明华著《植物先生:二十四节气植物研学课》于2020年11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纲,从身边的植物入手,介绍了应时而生的二十四种植物。每篇文章构思精巧,由自然、四时、植物进入人文、历史、风俗,进入人的内心,传递着绿色的生活理念。
【通知】
请各联盟单位将每个节气计划开展的相关活动,最新发表的论文或报纸文章,出版的书籍,以及联盟成立以来各单位开展的节气相关工作等,于每个节气前一周报送到联盟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