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序厅

打印
字号:
2019.05.29

一、序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嫘祖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元妃,相传她发明了养蚕、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cūn)瘃(zhú)之患。与黄帝一起开创了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被誉为“人文女祖”。考古发现证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生活在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已经完成从利用野蚕茧到栽桑养蚕的历史进程。夏商周时期,蚕桑生产受到广泛重视和普及,养蚕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普遍栽培桑树,发展蚕桑成为富国强民的重要国策。战国秦汉时期,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和工艺都上升到一个新阶段,丝绸贸易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唐宋时期,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丝绸生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元明清时期,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江南为中心的区域性密集生产,其中苏、杭、松、嘉、湖为五大丝绸重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蚕桑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缫丝织绸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自古以来,中国以“农桑并举、耕织并重”为立国之策。蚕桑丝绸是历代封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中华民族繁衍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蚕桑业的发展,推动了古代丝织技术的进步和纺织业的创新与改革,不断创造出新的织物类型,使中国古代丝织业领先于世界数千年。蚕桑丝绸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骨髓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蚕桑丝绸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产业经济价值被不断挖掘开发,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正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时代风华。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桑树广泛用于生态保护、畜禽饲料、果酒饮料、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用品、造纸等领域,一个以种桑为中心的“桑产业”正在全国逐渐形成。蚕桑产业为西部地区的生态改善和农户脱贫的发挥积极作用,而且科技开发及综合利用创新成果显著,其潜在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传统蚕桑产业的效益,有望成为我国新兴产业中的一枝新秀,为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扶贫再立新功。

  以丝绸贸易为发端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和整个人类文化交融的通途大道,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物质、物种、文化、思想的交流与融合,成为联结人类主要文明体系的桥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跨越时空,融通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老的“丝绸之路”正在焕发蓬勃的发展活力,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