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四、养蚕习俗

打印
字号:

(选自李桂玲 贾利光《博物馆与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塘栖养蚕习俗中有拜蚕神、点蚕花火、点蚕花灯、扫蚕花地、烧田蚕、轧蚕花、关蚕门、开蚕门、育蚕禁忌、蚕花廿四分等。

1. 拜蚕神。蚕农称蚕神为“蚕花娘娘”。从前的蚕乡,到处都有小庙供奉“蚕花娘娘”,一进腊月,香火更旺,蚕农们纷纷去叩拜。腊月十二为蚕花娘娘的生日。这一天,“拜蚕神”活动达到了高潮。蚕农们纷纷在各自家中焚香点烛,备上大鱼大肉,供奉起“蚕花娘娘”的塑像或“马张”(一种印有马头娘的木刻像)。

2. 点蚕花火。旧时,年三十夜里吃过年夜饭,养蚕人家的女主人须在家中的神龛中点上一盏油灯,有的人家则点上一支红蜡烛。这灯和蜡烛说要点到大年初一的早上为止,以示尾红到年头年年红火之意。

3. 点蚕花灯。吃罢年夜饭,小孩子们便兴高采烈地提着大人为他们精心制作的西瓜灯、兔子灯、鳌鱼灯,灯中点燃一支蜡烛,三五成群,在村前村后田头地角到处奔嬉,嘴里还纷纷唱着一首儿歌:“猫也来,狗也来,搭个蚕花娘子一道来。”一面跑一面唱,最后都跑进了各自的家里,带回了幻想中的“蚕花娘子”,带回了全家人的新年希望。

4. 扫蚕花地。正月初一早上,蚕妇扫地必须从门口往里扫,俗称“扫蚕花地”。因为年三十夜里点过“蚕花火”“蚕花灯”,家中沾上了蚕花宝气,故扫地须从外往里扫,以确保蚕花宝气不出门。

5. 烧田蚕。大年三十夜里或正月十五夜里,村民用稻草、竹苇或其他柴火扎成小束,点燃后高高举着在田埂上到处奔跑,还不时地把手中的火把掼上掼下,在黑暗的夜空中划出点点流星,煞是好看,此俗名“烧田蚕”。据说,烧田蚕时还要唱一种名叫《烧田蚕》的歌谣,由请来的民歌手演唱。

6. 轧蚕花。清明前后,镇上和四邻八乡的蚕农全都纷纷赶往超山的大小庙宇烧香敬拜蚕神,去烧香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在头上戴上一朵用彩纸或绢制的小花,名为“蚕花”。女的将蚕花插在鬓边或头发上,男的则插在帽檐上,远远望去,成群集队的蚕农头上一片蚕花,故此俗以“轧蚕花”为名。

7. 关蚕门。每逢蚕月,蚕户家家大门紧闭,日常生活均改从边门进出,并在大门上张贴写有“育蚕”“蚕月知礼”的红纸条,有的还在大门旁边插上一些桃枝,或者在门口打上梅花桩,并用稻草结成网状以示禁区。谓之“关蚕门”。关蚕门后,亲邻遂不相往来。

8. 开蚕门。蚕熟茧成后蚕禁减除,蚕农重开大门,亲邻之间重新往来,相互慰问,互赠茶点,共祝丰收。此俗谓“开蚕门”。 开蚕门时,忙了一月的蚕妇蚕姑互相串门,有吃烘豆茶打茶会之习俗。

9.育蚕禁忌。蚕农为求蚕花丰收,禁忌颇多。平时语言忌讳“鼠”“僵”“亮”“扒”“伸”“冲”等。并忌用破匾养蚕、忌生人进蚕房、忌戴孝人进蚕房等。

10. 蚕花廿四分。这是一句在整个杭州嘉湖蚕乡通用的一句祝福语。乡间认为,农作物的收成总共为十二分,廿四分则为两倍,取双倍丰收之意。